学术动态

瓯越学术讲座第181期: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

作者:    来源:402cc永利    时间:2025-11-14   阅读次数:

       2025年11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玉麒教授应邀在402cc永利作了一场题为“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诸葛忆兵教授主持,402cc永利的多名教师及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与。

朱教授首先指出,讲座旨在阐明文学与历史研究的关联及方法论问题,文学是历史研究的史料,历史是文学研究的背景。文学的动态过程可通过考古得以展现,考古更让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史研究成为可能。

朱教授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念、丝绸西传的故事及其在早期文明交流中的位置,提及近代以来丝绸之路的命名,以及这一概念从绿洲普及到草原和海上、宋元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过程。随后他讲解了水下考古的演变,并以1998年印尼海域“黑石号”(batu hitam)唐代沉船的发现为例,说明其对重新认识长沙窑、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南方经济地位的重要意义。

长沙窑涉及的诗词,清晰展现了民间诗歌的动态创作过程,人类的各类情绪皆可通过文学手法表达。朱教授将长沙窑相关诗歌与李白《关山月》、高适《燕歌行》对比,探讨了唐诗的流传过程与创作现场的阶层互动问题。

通观这些文学创作,能清晰看到民众对优秀诗歌的主动学习模仿,也反映出王维、刘长卿、白居易等人作品的传播过程与接受变化。如在分析《问刘十九》的仿作时,朱教授指出百姓常会依据自身理解与生活经验对经典诗歌进行改编创造。而普通工匠也以诗歌记录日常经验,足见唐朝崇尚诗歌的社会风气。

讲座尾声,诸葛忆兵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朱玉麒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同学们在提问环节也十分积极,向朱教授请教了有关黑石号考古、民间诗歌等问题。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童柄豪、汪晨旭;审核:张真)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402cc永利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402cc永利微信公众号

402永利集团(中国区)官方网站|欢迎光临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